作者 | CZ

亲爱的币安用户:

值此币安成立六周年之际,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共同回顾过去,分享我们的故事,并展望未来。今天的币安已经是为全球超过 1.4 亿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且未来还将可能迎来数十亿的新用户。而所有这一切,最初都只是一个梦。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这段历程中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些重要时刻: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六年前,在你们的支持下,币安筹集到了等值 1500 万美元的加密资产,开始打造币币交易平台。两周后(也即六年前的今天),币安交易平台诞生了,当时共上架 5 种代币,提供 2 种服务语言。彼时我们的客服团队是向我的朋友公司借的,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团队。

如今,币安已经上架了 600 多种代币,提供 40 多种服务语言,拥有了上千人的客服团队。现在,BNB Chain 提供了提供了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到各种储存应用的支持。

在币安成立两个月后,我们就遭遇了严峻的考验。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大陆政府发布了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和 ICO 的禁令。中国的 ICO 项目不得不向投资者返还资金。

禁令一出,很多 ICO 代币价格猛跌。有几个在币安上架的项目甚至跌破发行价,而项目团队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付投资者。

我们的团队经过计算后给我打了一通电话,问我要不要用币安自己的资金来补偿这些投资者。总金额是 600 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我们一致同意这么做。这通电话只持续了 5 分钟,并且当时我还是在一辆移动的火车上。几分钟后,我们就发布了公告。

当时 600 万美元占了我们资金总额超过 40%,以占比来计的话,是币安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支出。当时的我们还只是成立了两个月的初创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仍在不断烧钱进行招聘、购买服务器等。

但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只有:保护用户

果然,只要你做得是正确的事,世界就会给你正面回馈。我们的决定收到了来自全球加密资产社区强烈的正面反馈,很多新用户向我们涌来。一个月后,我们的用户量就达到 12 万,并开始实现盈利。

而且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盈利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建设,用户数也不断增长。2017 年 12 月 18 日,我收到不少朋友发来的祝贺短信。我花了几分钟才明白过来:就在那一天,币安成为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时至今日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

然而,币安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几天后,一家潜在风险投资机构向我们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持续了几年,我们最终获得全面胜利。很多资金流动比较大的互联网初创企业也许无法挺过像这样耗时较长的官司,但幸好由于有加密资产,我们建立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官司结束几年后,在我们的邀请下,这家潜在投资机构还成为了 Binance Labs 第二期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我可以很开心的说,至今我们和他们仍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但这场官司也给币安带来了副作用,致使币安无法接受来自VC的投资。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的风险有所增加,但长期来看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我们得以保持了灵活、独立的运作。

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2019 年,我曾和亚洲一级的监管机构开会,他们明确表示不会监管加密资产。

即便到了今天,大多数国家对加密资产进行资产类别的界定仍不清晰;但从 2019 年起,就有不少新闻报道称监管机构越来越关注加密资产。

2019 年 4 月,BitFinex 遭到了审查。我本人也完全依照监管程序设立了 Binance.US,以服务美国市场。今天,Binance.US 已经在 43 个州取得了美国 MTL 牌照(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s)。

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运营已经证明,合规和创新是可以并行的。我们很骄傲已经在全球 17 个国家取得相关牌照和注册许可,这也表明了我们支持监管的立场和在合规监管领域所作出的广泛努力。我们相信,规章制度,尤其是致力于保护用户、鼓励创新的规章制度,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极其重要。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才能建设一个稳健、安全和可靠的加密资产行业。我们不仅对此持开放态度,更是渴望与政策制定者合作,共同塑造数字资产的未来。

第一个寒冬

2018 年 1 月,我们的注册用户数量创下新高(一小时内有 24 万用户注册)。而几个月后,市场开始下行,2019 年 1 月便来到了市场最低点,比特币价格大概在 3000 美元(此前曾创下 20000 美元历史高点)。

币安并没有被吓退,而是继续建设。2019 年 1 月,Binance Launchpad 上线,并一直运营至今。

正是这个寒冬让我们认识到审慎的财务管理有多重要。这次经验帮助我们在 2021 年牛市储蓄了足够多的现金(加密资产),让我们再一次挺过了 2022 年的熊市。

第二个寒冬

几年后,我们在 2022 年经历了第二次加密资产寒冬,这次寒冬比 2018 年的波动更为剧烈。但有趣的是,在 2022 年发生的几次“灾难性”事件中,币安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2018 年,币安投资了 Terra,但一直没有积极管理这笔投资。2022 年 Terra 开始出现问题之时,团队问我是否要卖掉其代币,我说“不要卖,我们就继续持有”。

就这样,我们见证了,起初在 2018 年投资的 300 万美元在 2021 年 Terra 价格顶峰时变成了 16 亿美元,又在 2022 年跌至近乎 0 美元。而直到今天,我们收到的 LUNA(现在的 LUNC)代币仍存放在我们最初的接收地址,从未转移过,也从未卖出过。

币安对 3AC(Three Arrows)并没有曝险,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借贷或商业关系。他们在币安设有账户,但其主要交易还是在 FTX 上进行。

币安在早期阶段就投资了 FTX,并也在早期完全退出。那是在 FTX 崩溃的一年半前,也是在他们高调进行政治捐助前。FTX 崩塌后,我们也尝试伸出援手。

我们签订了意向书(LOI)以进行深度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但很快发现我们无法进行这笔交易,这就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参与(非参与)的程度。我相信,FTX 破产后必定接受了详尽的调查,很显然币安与FTX并无瓜葛,否则币安又要上不少头条了。

但即便是这样,一些监管机构或媒体总是想把币安和 FTX 组合在一起。对此,我只能说:我们不一样。如同华尔街里也不是每家投资公司都是马多夫(Madoff)。

币安也没有投资或参与 Genesis 和 Celsius。Binance.US(独立于Binance.com)曾投入1000万美元的押金试图帮助Voyager,但最后被迫退出竞标,并且没有拿回这笔1000万美元的款项。

2023 年至今

2023 年,我们看到市场正在复苏,但同时行业监管也愈发严格了。基于 2022 年所发生的一切,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当监管机构把矛头对准加密资产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币安,因为我们规模最大。因此,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以身作则并与全球监管机构共同合作,以推动行业发展。

我想再次强调,未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永远会把用户利益放在首位。我们会继续与监管机构合作。为了持续保护用户、为行业争取权益,我们也会捍卫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哪怕是在法庭上进行辩护。

展望未来

我认为未来有以下几大趋势。

传统金融(TradFi)如 BlackRock, Citadel, Fidelity 纷纷大举踏入加密市场,这也印证了这一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前景,他们将逐渐推动加密资产在机构级市场的普及化。由于机构级投资者占据着大多数股票市场,动辄数百万亿美元的体量,哪怕只有百分之几被转换成加密资产,也将使目前的加密资产市场体量扩大好几倍。

DeFi 的发展将持续加速成长。更新的钱包技术将使得用户自行持有加密资产更加容易。越来越多人会使用 DeFi 产品直接地在不同区块链上进行交互。对于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或银行)服务的人群,这也为他们提供了进入金融市场的通道。我坚信,再接下来的 6 年左右,DeFi 的市场体量一定会超过 CeFi。

监管会越来越清晰,受到监管的交易平台也会越来越多。虽然目前还有许多不确定性,许多国家将会以更快的速度为加密市场提供更清晰的指引。毫无疑问地,那些能够优先做到的国家会将可享有巨大的优势,且这种优势会延续几个世纪。我们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

用户第一

在决定创办币安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但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社区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陪伴我们成长,也塑造和支撑了我们的每一次的尝试与努力。你们 – 币安的用户 – 从始至终都是币安最坚定不移的力量,帮助我们持续成长。

我们今天取得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个里程碑,都离不开你们的承诺与奉献。币安不只是我们的公司,更是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社区,它坚守着实现金钱自由流动的使命。

我们的旅程始于用户,也持续受到用户的鼓舞。我们所发布的每一款产品和服务、推出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以用户为中心。你们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充满了责任感,是它指引着我们打破陈规,塑造新的行业标准。

我们与用户是共生体。用户的真实反馈为我们指引方向,推动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成就了今天的币安。比什么都更重要的是,是你们的热情、对更好加密生态不懈的追求是我们精益求精的动力。

我永远感激与你们共同走过这段旅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你们都是币安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CZ

https://www.wu-talk.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7&id=1612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