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5月27日晚《Metaverse Insight首期交流——以太坊合并的影响》交流的会议纪要,会议主要讨论了ETH升级合并将带来的影响。

目录

主持人:

宋嘉吉,国盛区块链研究院院长;

任鹤义、孙爽,国盛区块链研究院分析师

对话嘉宾:

姚翔,技术社区原语里弄发起人

引言:

国盛区块链研究院发起的Metaverse Insight系列活动将与大家交流元宇宙、Web3相关赛道的热点话题。虚拟人、NFT等这些二级市场关注的热点其实是产品应用,这些离不开重要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区块链使得在元宇宙中的创作得以实现价值传递,而过去几年中最成功的公链则是以太坊。最近以太坊产业生态有很多变化,从表观上看显卡价格下跌,一方面是币价下跌影响矿机需求,一方面是ETH转PoS后,挖矿的需求也将减少,而挖矿只是ETH合并升级带来的影响一部分,那么合并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合并对生态有什么影响?进度计划是什么?——本期将讨论以太坊升级合并的相关问题。

一、ETH合并升级面临的困难与进展

1、问:实际上ETH早在2017年就开始提起转PoS了,但是屡遭延期,难度在哪?

答:其实ETH的合并升级提出时间更早,在白皮书里已经明确提到要转PoS,然而实际的过程比较漫长,直到2020年的10月或者11月,以太坊的路线图变更,明确说要转PoS,2020年12月启动了信标链,最近这个事情到尾声了,最乐观的时间可能会在8月,而我个人保守估计最有可能还是10月-12月。很多媒体说以太坊推迟了,我觉得一部分媒体可能解读上不够专业,媒体自己预期的时间没到,便觉得拖延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我的观点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事情的难度是在变化的。我们把2015到2017、2018这段时间的以太坊定义为早期以太坊,那个时候以太坊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整个网络应用少,想做的东西很多,而团队资金有限;二是ETH链有实际价值的应用少,没有发挥什么价值;三则是研究需要时间和工程投入,而早期开发团队还有成员离开现象发生。这些困难使得早期开发进度慢。近一两年来说,虽然生态好了、基金会有钱了、人才更多了,但是现在的链上应用很多、链上资产价值可能有上千亿美元,一旦在升级合并过程中有什么失误,会造成比早期严重数百倍、数千倍的后果。因此开发团队会更加谨慎地推动ETH合并升级,这也是2020年10月时他们调整路线图的原因,那一次调整路线图把要做的事情简化了,变成了一个更可执行的方案。

具体来说技术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难处,关键是怎么去协调这么大的信息化网络的沟通。包括不同的开发团队、不同的客户端要彼此协调,同时还有一些生态伙伴,比如说钱包、节点服务商、交易所等需要比较通畅的沟通渠道,否则网络可能没问题,但是网络接口可能会冲突。因此需要充分的测试,以及公众预期的管理,这些都是比较难的地方,也是最近团队花精力在做的事情。

2、问:前一段时间也出现了Luna爆仓事件,市场信心比较脆弱,大家担心万一以太坊出问题了怎么办。如果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以太坊的Plan B会是什么呢?

答:风险可能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转换过程中的风险,一个是所谓合并后的以太坊是不是一个很安全的网络。

第二个先不谈,第一个问题:在从现在的以太坊转换到合并的那一段时间里有什么风险?从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目前合并方案在工程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的转换的过程仍有可能出现问题。比如说客户端的Bug,测试网络是对的,不代表主要网络就是对的;再者是可能的外部攻击,比如黑客的攻击或者生态相关利益者的攻击。目前基金会没有一个公开的Plan B,外部攻击的防御可能也不适合公开,因为公开了相当于把底牌亮给攻击者了。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唯一一个测试网升级合并的测试里,最近团队可能会做一些演练。参考之前以太坊2020年和2021年客户端(包括主流的客户端go-ethereum和另外一个客户端open-ethereum)升级之后出现了Bug,导致整个网络一段时间不太同步的情况,事后团队做了一些事件报告,从这些报告分析,我认为基金会,主要是它的客户端开发团队和安全团队吸取了比较多的教训。所以合并过程中,安全团队、客户端团队包括他们聘请的一些外部的安全专家应该会紧密协作来监测网络状态,第一时间响应。从目前不是太复杂的合并方案来看,我觉得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我相信他们是可以解决的。

3、问:以前的PoW机制,依靠矿机支持安全性,形成了闭环,当跌破开机价格的时候,很多矿工就会惜售,包括矿机销量也会下降,这个机制在币价下跌的时候会拉住价格,起到反馈作用。转PoS后这种机制消失,以后会不会对后续运行、生态等带来一些影响?

答:在PoS下,某个节点想要撤出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撤出,也可能去解除质押,甚至在解除质押之前就通过一些金融工具来完成他对市场一些预期的兑现。所以我觉得这个在操作上可能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和矿机的差别在于,矿机金融化的属性是有的,但是它不像ETH就是完全的金融化的产品。ETH转PoS后没有实体资产支持,确实会不如之前稳定,波动性可能更大,这是我的观点。到时候市场状况实际如何是比较难分析的。

4、问:对于矿工来说,其实后面会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难度炸弹,产出每一个块的时间会延长,难度炸弹未来大概什么时候会释放,会跟合并同步吗?

答:以太坊难度炸弹一直存在,它其实最近已经对网络产生影响了,目前平均出块时间已经接近14秒了。如果没有把难度炸弹拆掉平均每两周大概会增加一秒,也就是一个月大概增加两秒钟,这只是前期,后面增加会越来越快。难度炸弹和合并这件事情,有一些观点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合并的时间和难度炸弹的关系不太大。在以太坊最早的2.0的方案里边,难度炸弹到那个时间点启动了,2.0就缓步实现了。但是现在二者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新的合并方案里面是通过总难度来控制切换到新的共识层协议的时间。

现在难度炸弹还有什么用呢?根据核心开发者的说法,现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给核心开发者压力,让他们尽快交付;第二个是对试图分叉网络的行为造成干扰。如果没有难度炸弹,尽管做了合并,原来的PoW还是可以挖,有了难度炸弹,大家得去修改客户端的代码才能协商一个新的PoW链出来,否则没办法出块。而这个代码,A可能想修改成A的样子,B想修改成B的样子,增加了协商难度,让PoW存在可能性降低。

5、问:转换之后看好的后续升级方向是什么?

答:最近以太坊在合并之后的重点应该还是解决整个网络的可扩展性,大家可能提的比较多的是分片,分片在现在新的方案里面会有一个前置的协议,叫EIP-4844或者叫danksharding,描述的是新的交易类型。

以前的以太坊交易类型只有一种,即发起一个交易,这个交易可以执行,但是因为Rollup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EIP-4844提出一种新的交易类型,这个新类型的交易只是携带一些数据到以太坊上,这些数据用于Rollup和以太坊之间的通信,不需要保存完整的历史,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删掉,同时这里面还采用了一些零知识证明的技术来降低数据传输的量。

按照这个提案所说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提高以太坊的可扩展性。这在最近几年来是一个比较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向。当然这其实也不完全是以太坊自己的首创,但是在往这个方向尝试。

6、问:其实分片早年以太坊的白皮书里面就提过了,但后来发现Layer2感觉更占优势一些,分片为什么比较难实现呢?如果不走分片这条路的话,Layer2能完全解决问题吗?

问:第一个问题,分片为什么难实现?其实分片本身不是一个很新的问题,在分布式系统计算机数据库里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重点不是因为分片本身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而是分片会给以太坊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只保存以太坊全局状态的一部分,当然可以降低对于一个节点的处理能力的要求,那么每个节点他能处理的数量虽然没有变,但是因为他只负责网络系统的一部分,整个系统总的能力提升了。

但是以太坊如果要对状态分片,意味要牺牲以太坊的可组合性,而这恰恰是以太坊繁荣的基础。可组合性就是以太坊上不同应用之间,只要权限设计允许,数据可以互相读取,甚至可以互相操作。一旦做状态分片,它意味着节点A存了一些状态数据,节点B存了一些状态数据,如果A上面的应用想去利用B上的数据,就会面临无法读取数据的问题。当然这里有很多解决的思路,比如说用一些零知识证明等类似的密码学方法,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个问题,严格来说Layer2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扩容方案,但是从结果上会给以太坊和整个生态增加更多的可能性。首先Layer2当然提供了更多的状态空间,包括更多的区块空间,你在每个Layer2都可以做交易;同时他还有一个好处,以太坊一层网络的底层模型Layer2其实很难去进行大的修改,每个Layer2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实践,这些实践之间是一个竞争的状态。所以分片是以太坊还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很难,Layer2严格来说和分片我们不能把它完全放一起讨论,但是他解决的问题或者能起到的效果是有一些相似。

二、ETH转PoS后的质押服务

1、问:毕竟矿工也是一个大的利益群体,PoW会不会分叉出来一个新的链?

答: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是以太坊一直在强调一个正统性的问题。如果从矿工角度来看,如果在合并之后还按照PoW挖矿,到底是谁在分叉呢?这就是到底谁是以太坊正统的问题,这是一个价值层面或者说在对价值认定上的分歧,就不展开讨论了。

回到这个问题上,分叉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哪怕只有一台机器在按照原来网络执行共识,他也是一个分叉。但是如果只一台机器,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我们更多应该看是不是会产生一个比较有影响的,造成哪怕至少是像ETC这样影响的分叉的出现。

回到2020年10月份那个时间点,我个人从基金会对外的说法,以及之前的一些交流来看,当时他们还是很担心分叉风险的。但是在去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导致一些反对的声音觉得以太坊社区不值得他们参与就离开了。这些声音离开之后,剩下大部分矿工就只是赚钱,所以分叉风险不太会发生。从最近的显卡价格也能看出来,市场预期已经提前能兑现了。

再一个呢,难度炸弹确实会给分叉造成一些干扰。虽然可能只改几行代码就可以修改掉,但是像前面说的,A可能有A的版本,B有B的版本,如果每个人都想分叉一个自己版本的客户端,其实挺难协商出一个共识,这样就比较难聚集出一个反对的力量,这就是难度炸弹现在存在的意义之一。综上,我觉得分叉出一个会有影响力的新链的可能性非常小。

2、问:相较于现在信标链的收益,完全成为PoS这个链的话,因为新增了EVM的Tips(小费)和MEV(贿赂费用),PoS矿工挖矿收益应该会翻倍,而且因为新增供应下降加上销毁,可能会进入通缩,都是一些好的因素,所以会有质押服务赛道出现。但是像Lido这种服务商的门槛在哪,有护城河吗?

答:质押服务本身这个业务模式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目前除了以太坊之外有其他在做的链,其实收益并不是特别高。所以以太坊带来的机会可能在于以太坊规模比较大。对于服务商来说,它必须要达到的一定规模才能有利润的空间,如果你质押的数量比较少的话,其实利润是比较薄弱的,甚至可能不足以支付安全包括品牌相关的投入。

要防止全网的DDos攻击,这是非常高的成本,而且全年都必须做,否则节点就会有被人打掉线的风险,所以服务商必须有足够的质押数量,才能达到盈利的条件。

那怎样才能有足够的质押数量呢?这就更像是一个品牌生意,首先要有商誉,第二个要有社交关系,这个社交关系可能就是服务商是否就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即直接参与一级市场投资,同时运行或者投资一个质押服务商。

我目前看到的国内国外除了Lido以外的服务商可能都是这样的模式。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参与者就是交易所,我们看到Lido大概现在占比在33%,第二名和第三名其实就是两个交易所,一个是Kraken,一个是Coinbase 。

3、问:PoS下用户为了获得更多的ETH,锁定自己的ETH,抛压降低,这个会让大家就是更多的去用到Defi,那么这个方向会不会是利空生态的开发者和投资者,而更利好于投资用户呢?

答:最近的Luna事件反映出来单纯质押模型肯定是不稳定的。所以以太币的价值不是因为交易带来的,而是因为产生了真实价值,这个真实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些区块空间,用户必须去使用以太币来支付区块空间使用费,有点像区块空间在向用户收税。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要竞拍这个空间,因为除了普通用户之外,以太坊的使用者还有大量的套利者。可能链上有个套利机会,价值一千万美金,套利者可能会甚至愿意花几百万美金的手续费来获得这个套利的机会。这里的博弈,涉及到价格或者说价值,是比较复杂的。降低抛压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可能还有一些因素是要考虑的。

第一个是在合并之后以太坊的货币政策会变得更加不稳定。稳定的货币政策,像比特币平均每四年每个区块的产出降低50%,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可预见的货币政策。

但是以太坊在合并之后在几个方面都是不稳定的:

一是每年通胀率是和质押者数量相关,质押者可能变多也可能变少,因为现在以太坊合并之前不允许撤出,所以只会单向增加,但是允许撤出之后数量将是多少很难确定,因此通胀率本身高度不稳定,它可能会在1%~10%之间变化;

二是在EIP-1559引入之后每笔交易会有销毁的部分,销毁率也是不确定的,网络繁忙的时候会多销毁一点,网络不繁忙的时候销毁的少一些。

所以,我个人不认为通缩是一个好的预期,而是不稳定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一些风险,因为大家其实没有办法对将来的网络状态有一些很好的预判,这是我个人观点。

第二个是网络安全性。

接着刚才的质押服务,Lido大概市占率32%,接近三分之一,前三个质押服务商的占比超过了55%。以太坊最开始出现POW矿池,算力分布还是相当分散的,没有一家超过20%,现在前三家就已经超过了55%。随着后续各个交易所可能会加入,这个比例预期会上升。网络权力会不会越来越集中,同时是不是会影响人们对以太坊的信任,我觉得是会有的。除了信任这个层面,在事实层面的安全性,确实也会造成一些威胁,比如单一的服务商,他有可能会被入侵。像Lido或者交易所,他采取的服务的方式或者他的机房遭到一些攻击,都会造成一些风险,风险集中了,这是第二点。事实上之前还是在ETH2.0的时候,有一个服务商Stakehound已经出过一次安全事件了,他们可能丢了大概有8万多个以太币。

第三个是MEV。

MEV简单地说,就是出块人比如说矿工或者验证者,他可以有一个权利,选择哪些交易打包区块排序,通过这个顺序的变化、选谁不选谁,出块人可以从中拿取一些利润,这个有点像传统证券交易里面有抢跑交易。

在PoS之后,MEV这件事情的影响可能会被放大。因为在PoW下,下一个谁出块是不可预知的,哪怕矿池有了30%的算力,也不知道下一个块是不是该矿池出,完全随机。但是现在POS方案里面出块顺序是可以提前知道的,所以有更多时间来去做这些交易的筛选和排序,甚至可以合谋,跟前一个出块的人进行跨区块的套利。当然以太坊最近在试图通过一些协议,像SSLE这种秘密出块者选择协议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以太坊在协议上不能降低这个风险,一些应用和一些套利者可能会去别的链,这反过来将影响以太坊的生态价值。

所以我认为在合并之后,就是三点,第一个是不稳定的货币政策,第二个是网络安全性,第三个是MEV都可能会造成一些比较负面的影响。

当然也会有一些正面影响,正面影响就是刚才提到的,比如抛压的下降,整体经济模型趋向于接近通缩的状态,也包括更多的资本可能更喜欢的模式,因为这样一种投资品更容易受金融人士的喜欢,而矿工这个毕竟是有一个实体资产在那里,金融化的能力是要弱一些。

三、Layer2、分片及公链的发展

1、问:如果Layer2做大了,会不会出现由Layer2转分片像现在由PoW转PoS一样,也需要一定的阵痛或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转过去?或者说Layer2做大了、做得很好,会不会后面分片的研发就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甚至可能有新的方案出来?

答:目前Rollup能解决的问题和以太坊解决的问题是相似的,可以在上边写应用,可以发交易,这些应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在现在这个阶段,用户数上去之后,Rollup手续费也会随之提高,现在的Arbitrum网络将来也挺贵。

第二个问题就是,Rollup同样也会面临着MEV的问题,包括Layer2活性的问题。如果链上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负责打包上链的节点,这些节点被攻击或者网络出问题,它的活性也会受问题,活性受问题是很大的攻击,比如说5分钟、10分钟不能提交交易上链,可能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抵押品可能就没有了。所以Layer2他面临的问题是会一样的,只是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反过来说分片肯定是以太坊长期来说要做的。

Layer2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试错成本会低一些,每个Layer2有自己不同的实现方案,不管是语言、设计,还是共识协议,还是经济设计,都可以做不同的尝试,以太坊反过来也会有一些借鉴。另外现在的Layer2我个人判断泡沫化比较严重,每一家估值都比较高,这个我不太熟悉资本市场,但是从我个人判断来说,这个泡沫化已经开始出现了。

2、问:目前这种矿工排序的方案在PoW和PoS这一块实际上没有变化的,MEV到底是给系统造成了优点还是造成一种麻烦,大家还是有争议的,后面有没有可能新的方案出来?

答:首先,PoS之后这个问题会比PoW严重。原因刚才提到了,因为它的出块顺序是可预期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写了一个Dapp在区块高度达多少的时候开奖,我可以提前很长时间就知道是我给这个开奖区块打包交易,我可以在开奖之前把这个区块卖掉,因为我有这个开奖的权益,买区块的人可以在里面尝试中奖。所以在PoS之后这个问题会更严重,当然最近有一些新的这样的方案,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有没有办法去解决,简单说有两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类似私有池方案,私有池是指矿池或者以后的质押服务商提供一个服务,承诺提交交易但不会把它广播到网络里去,交易就不会被抢跑,这是一个私有的方案,它保证这个交易直接入块了,不会在网络中被广播,不会被广播自然就不会被抢跑。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flashbots这个团队来做的,他们做了很多关于MEV的研究,有些时候区块空间特别贵是因为可能就两三个人在抢一个套利机会,会把整个区块的手续费的基数提高。Flashbots这个方案大概的思路就是这个区块里面一个区块可能有一百多笔交易,我就允许你一笔或者两笔私下来竞价,谁价高就把它放在想要的位置,剩下的让大家去抢,目前运行的结果来看,有一点效果。

3、问:分片之后,通信这一块如果做得不太好的对网络基础性能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波卡大体看起来像做了很多分片,但是这些分片是异构的,每个平行链去做适合的事情。想问一下关于波卡的这种构架和分片之间的对比?

答:波卡希望在每一个他自己的平行链来实现一种特定的业务,不同的平行链之间可以通过一些中继链来进行通信。这样一种设计假设是会有应用链这么一种东西出现。以太坊的成功在于对状态的无限制的调用,每个应用之间可以访问别人的应用的状态,这样它增加了很多的可组合的空间。他在不同协议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比较顺畅的创新的可能性。而波卡更像是我想做个东西我就在我自己这里做,做好之后看看大家有没有协同过来,我觉得这个在整个设计理念上,还是会有一些区别,这个可能会适合不一样的场景,但是我对它的理解可能确实不是特别多。

4、问:Polygon依托于原有公链的发展,借力打力,那么离开以后会不会变成一个脱离以太坊独立发展的一个自由的链呢?

答:Polygon跟Layer2稍微有点区别,因为Polygon本身就是一条链,只是和以太坊之间有桥接,像比如说Arbitrum 或者是zkSyncLink这样的Layer2目前来说还不能完整的是一条链。Layer2以后有没有可能会离开,首先链这个东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考虑安全性,要构建用户,要和很多不同的生态组件集成:钱包、浏览器,网络服务商、安全服务商等,是一个非常难以构建的东西。但是Layer2又不得不这么做,这不是一个经济的考虑,因为在经济上,脱离以太坊其实是有一种对抗的感觉。但是从安全性上我觉得他必须要做好这个准备,因为一旦以太坊自身出现了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他可能会对Layer2上造成一些打击。举个例子,如果以太坊出现一个非常长的重组,破坏了很多Layer2的安全定价的基础,上边很多交易都要回转,会造成很多巨大的影响。所以Layer2必须做好这些准备,但是我认为短期内他们不会主动的试图逃离以太坊链独立发展。

5、问:有一些以太坊上的一些应用,包括像MakerDAO这些,其实慢慢被复制到Solana链上去了,用户对中心化好像没有那么在意,节点也没有那么多,甚至宕机以后大不了再重启。以太坊一旦从PoW转到PoS以后,是质押机制,那么此时公链的竞争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答:首先PoS和PoS之间可能还有一些不同,以太坊的PoS是一个真的PoS,质押就有机会出块,但是BSC其实相对简化,它相当于是一个委托制DPoS,需要把票投给别人,自己是不能出块的,安全性差别挺大。一般来看以太坊更靠谱,在安全性上肯定更好,Solana我想也是一个类似的DPoS方法。因为真的PoS是很难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用户是不是在意去中心化、资本是不是在意质押率高导致的价格影响。首先世界多元,用户也分层,所以大家都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去的地方,有的人喜欢去风险高的地方,有的人喜欢去更安全的地方。

其次就是关于在上面去开展应用,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太坊很多东西都是自发成长起来的,很多上面的应用可能是一个开始很小的团队做,没有融资,非盈利的,做着做着慢慢做大了,这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ENS,包括有一些项目,看上去就是一个公益项目,但是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就把这个东西嵌入到以太坊生态里面。

而其他公链的应用发展模式,更像是一个基金会供输血的模式,基金会孵化一些团队或者是资助一些开发者,以太坊上有什么,复制一个过来,更多是这样一个思路。首先在创新性上肯定是有差别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开发者的热情,包括使命感,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差别。以太坊社区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这里面人都是很有趣的,我们愿意和他交流,而不仅仅是这个链系统上面所带来的这些东西。我是说从从业者的角度我的一些观察,用户当然可能不太在意这点,用户可能就是哪边好用,去哪边。大家知道这个风险是什么,收益是什么,就可以了。

资本肯定相对来说更喜欢基金会模式,首先他有更大的控制权,第二个是他对整个项目的发展更有预期。以太坊上很多事情大家还是比较讲究程序正义或者民主,中间很多时候大家对于一个问题会有很多比较大的争论或者争论很长时间。而资本方如果要孵化一个项目,可能要求一个月之内完成,这里面有很大的社区文化的差别。这也是很多人一直还很喜欢以太坊的一个原因。

从目前来看,几个里程碑式的创新的源泉还是来自于以太坊,包括最早的Dapp,到后来的DeFi、NFT,都是现象级的东西。但是到了下一个时代,包括大家更多的去关注应用级的东西,比如说像Axie出来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游戏也挺好的,它反过来又孵化了公链。其实最早在2017年那一拨牛市的时候一个公链会投资一个交易所,交易所又成立了一个投资部门,设立了这样一个相互导流的三角状态。到了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应用,可以反过来去孵化一个公链,然后公链其实又会形成一个投资部门。就是这个其实还是以太坊上的原创性还是比较强一点。

6、问:现阶段如果看Web3的话,底层角度看,您比较关注哪三个方向?

答:首先是隐私,包括我最近看W3C也出了一个隐私的实践原则,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这是第一点。因为像以太坊其实大部分人数据都是裸奔的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安全性的风险,大家可能现在没有意识到,比如说ENS是你的名字,甚至是电话号码,他又买了很贵的东西,我真的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一个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隐私接下来一定是大家会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成熟方案的时间会比较长。

第二个是个人身份DID。每个人进入这个网络得有个身份,可以和不同的网络进行交互。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但是到底是一个协议,还是一个产品,还是怎么样,不是很确定,相关做这一块的团队也是比较多的。

除此之外就是零知识证明,可能和刚才说的隐私会有一些交集。零知识证明技术本身可以在很多地方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叫赛道。零知识证明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它在学术上的进展、工程上的进展,都是飞速的。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技术是在大概十年前,那个时候它基本上是不可用的,但是当有了区块链之后,零知识证明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所以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之内,保持对它的关注都是很有用的。

风险提示

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Web3.0基于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相关技术和项目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Web3.0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多项金融、网络及其他监管政策,目前各国监管政策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监管模式,所以行业面临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https://www.ccvalue.cn/article/1398084.html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