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饼(BTC)仍在4万刀低位横盘震荡。当然,对很多炒短线的人那可又是一轮牛熊更替。前两天大饼从40k向38k俯冲,至昨日最低在38k上方100多刀掠过,各群大呼熊市将至。又一夜过去,大饼复又起飞,拉回40k上方,群中又是一片牛回速归之声。

市场在静静地等待,像那静静的顿河。

昨天推特接受了隔壁老马的“迎娶”邀约,即将嫁入马家。隔夜推特上爆出大料,正在火热卖地的无聊猿猴项目方的Instagram被黑客攻入。黑客搞了个骚操作,做了个假的项目网站,放到了Ins上,骗用户点开。准备领取土地空投的用户点开后,给假网站一通授权,钱包里价值几十万美元的猴子头像NFT就被黑客洗劫一空。

熙熙攘攘,功名利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熙熙攘攘的以太坊,gas费居高不下。这就造成了生态外溢,官方的扩容已经成了望梅止渴,二层的发展不温不火,这就给了侧链和所谓新公链以一个不会再来的机会窗口期。

只要做一个用户,体验一下各种方案的使用成本,就能立时理解为什么会外溢了。以典型的二层技术Arbitrum和侧链Polygon为例:Arbitrum费用是以太主网的百分之一,Polygon的费用又是Arbitrum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Polygon的使用成本几乎仅有以太坊主网的万分之一。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量级差别。

新公链,乃至于老公链,都纷纷行动,要接以太坊的衣钵。衣钵接不到,至少以太坊吃肉,新公链能喝上汤也不错。

而这承接,很明显,要害有二。

要害之一在于,用户一端要完全兼容Metamask,签名算法、地址格式、RPC接口规范等一切和以太坊完全一样。这样才能保证用户仍然使用他信任的Metamask钱包就可以简单增加一个network即可连接。

要害处之二则在于,运行时虚拟机以及开发者一端要完全兼容EVM也就是以太坊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这样才好无缝对接移植以太坊庞大生态中已经形成的工具链、代码以及开发者群体。

因此我们看到了,2021年出来的新公链,无一不是直接就可以Metamask钱包接入。这一点比2017年的公链潮出来的公链们就务实得多。

然后我们也看到了,一批新老公链也幡然醒悟,开始努力移植EVM,比如Solana、EOS都在做EVM兼容性,让开发者无痛迁移。

至于去中心化蜕变为中心化,who cares?

以太坊的生态,核心就是一个字——炒。从炒符号(空气币),到炒图片(NFT),总而言之,就是短期投机,快进快出,追求的是一夜暴富,又有几个在乎地久天长?

不要地久天长,要那么去中心化作甚么?

比特币囤币,买了就提到冷钱包里一动不动就好了。留给儿子、孙子们的东西,还是要考虑去中心化才能安全。

以太坊的使用,则一定要Metamask加硬件钱包的搭配,为的就是能快速地操作钱包里的资产,穿梭于各种DeFi、NFT、DApp之间。最后还是赚少亏多。

短线赚点儿块钱,性能体验就要超过对去中心化的需求。

这是当年百万TPS口号的群众基础。

不过说实话,看穿这一切之后,为何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既然要向中心化妥协,何不妥协到底?

互联网有非常成熟的分布式计算架构方案,何不直接拿来使用?

一个区块链团队自己掌控绝大多数出块节点,还非要搞什么区块链共识机制,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干脆像互联网大厂那样搞成中心化分布式架构,那何止百万、千万TPS都不是梦。

2016年,国内最大的聊天应用“微信”披露了它的一个后台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微信的这套分布式存储系统,使用了大概2000多台机器,单机内存64GB,机械硬盘存储,每天峰值请求高达每分钟10亿次(约合1500多万TPS)。

这是Paxos。

谷歌的Spanner也是Paxos。

当然还有其他的技术方案。

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嘛。

关键是,把EVM移植进来,支持一下Metamask钱包无缝接入。这就齐活儿。

开发者复制粘贴的爽,用户炒的也爽。

唯一牺牲掉的,不过是一个谁都不在乎的去中心化罢了。

当我们彻底诚实时,就会发现,使用互联网的高性能分布式架构,就可以完全抛弃掉低性能的区块链技术了。

用户需要的、市场需要的,是EVM、是Metamask,是速度、是性能、是爽,不是区块链。

不如干脆剔掉区块链?

我们就得到了“无链区块链”。

(公众号: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