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世界中,有一份文件的地位相当于《圣经》、《独立宣言》,它是整个行业的基础蓝图:比特币白皮书。
这份革命性文件由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撰写,于 2008 年 10 月 31 日发布,今天是其诞生 15 周年。
比特币白皮书的官方名称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它是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问世的,这场危机击碎了人们对传统银行业务的信任。
中本聪的愿景很明确——创造一种不受政府束缚、不受审查且无国界的货币。
该文件在短短九页内概述了称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类账的蓝图,并介绍了比特币作为货币的概念。它对双花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计算机网络,该网络将在公共分类账中验证和记录交易,从而使交易变得不可能被操纵。
自 2008 年以来,比特币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蓬勃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也是过去十年表现最好的资产。它引发了加密货币领域的一波创新浪潮,吸引并激励了 Vitalik Buterin 等人尝试制定更多可编程协议。
在一些国家,BTC已成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数字黄金和对冲通胀的手段,并且是希望和自由等词的代名词。其稀缺性上限为2100万枚,引起了各个领域参与者的兴趣。经过十五年的演变,比特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复杂的资产,围绕它诞生了不少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产品。
矿池和硬件
矿池的出现可以说是白皮书蓝图最明显的“分叉”之一。
中本聪最初的目的是让个人能够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来挖掘比特币。 这在技术上仍然是正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挖矿逐渐围绕一个定义原则:规模。
中本聪最初的构想确保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的验证和安全,而无需专门的设备,从而使生态系统更具包容性并抵抗中心控制。 矿池和先进挖矿硬件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初心”,导致中心化程度上升。
中本聪写道:“工作量证明还解决了确定多数决策中代表权的问题。 如果多数是基于一IP地址一票,那么任何能够分配多个IP的人都可能会颠覆它。 工作量证明本质上是一个 CPU 一票。”
第一个矿池最初被称为 bitcoin.cz,后来更名为 Slush Pool,由 Marek “Slush” Palatinus 在 2010 年创建,旨在解决人们开始使用 GPU 而不是 CPU 来挖掘比特币的问题。 矿池应该帮助独立矿工寻找区块,即使他们无法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GPU 挖矿在 2010 年初持续蓬勃发展,直到 Canaan Creative 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套用于比特币挖矿的专用集成电路 (ASIC)。
多年来,ASIC 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使得这些专用设备的成本上升到数万美元。 另外,为它们供电需要大量的电力。 这实际上使得比特币挖矿对于在家的独立矿工来说完全无利可图。
现在,大型公司似乎主导着挖矿行业–尽管是完全数字化的。
比特币改进提案
抛开完全不同的挖矿动态不谈,比特币网络的机制在过去十年左右也发生了变化。
2012 年,比特币网络通过 BIP 16 引入了 Pay to Script Hash (P2SH),以简化多重签名交易。 在 P2SH 出现之前,多重签名交易既麻烦又容易产生风险,需要预先披露整个兑换脚本(定义支出条件)。
通过 P2SH,用户将资金发送到代表兑换脚本哈希的标准化比特币地址,从而隐藏其复杂性。 只有在花费代币时,完整的脚本才会被公开并满足其条件,这旨在简化交易,增强用户友好性并提高可扩展性。
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也称为 SegWit,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比特币改进提案 (BIP),于 2017 年生效。它解决了交易的可扩展性,并有效地将区块大小限制从原来的 1MB 提高到 4MB。
SegWit 为 2021 年名为 Taproot 的提案打开了大门。 Taproot 使交易更加高效和私密,同时也允许用户参与更复杂的交易类型。
多年来,比特币交易市场也变得更加复杂,各种公司提供不同的产品。
白皮书中没有提到大型机构提供比特币相关金融产品的可能性。 中本聪的目的是让比特币成为一种替代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而不是作为传统投资者赚钱的手段。
更不用说,购买比特币 ETF 之类的概念本质上意味着用户将其资金托管给大型金融机构,而不是自己持有比特币。
中本聪对银行的不信任在白皮书的前两句话中得到了阐明。
中本聪写道:“互联网上的商业几乎完全依赖金融机构作为受信任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 虽然该系统对于大多数交易来说运行良好,但它仍然受到基于信任的模型固有的弱点的影响”。
市场对现货比特币 ETF 的狂热可以证明,尽管与中本聪的初心相反,但加密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渴望与该信任模型建立某种联系。 由于投资者预期比特币 ETF 即将获得批准,比特币 (BTC) 价格大幅上涨。
尽管美国目前不允许现货比特币 ETF,但欧洲已于 2023 年 8 月推出了第一个 ETF。
比特币期货 ETF 已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ProShares 比特币策略 ETF (BITO) 成为第一个于 2021 年 10 月上线的 ETF。
DeFi/Ordinals衍生生态
比特币Ordinals进入 DeFi–尝试将更古老的区块链与类似以太坊的数字收藏品或 NFT 需求融合起来。
不过,讨论 Ordinals 就不可能不提及它的前身 Counterparty。 该协议于 2014 年在比特币上推出,早在 2021 年 NFT 繁荣之前,人们就可以交换稀有的数字收藏品。Rare Pepe 是一个受 Pepe the Frog meme 启发的 NFT 系列,起源于 Counterparty。
当然,在比特币诞生之初,NFT代币并不存在。 然而,2021 年的 Taproot 升级允许更快地验证多重签名交易,为在最小面额的比特币(称为“聪”)上刻写文本、图像、SVG 和 HTML 打开了大门。
Ordinal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今年 5 月 1 日,Ordinals 创造了迄今为止比特币单日最大交易量。
这一记录(超过 682,000 笔)后来于 2023 年 9 月被打破,2023 年 9 月 15 日交易量超过 703,000 笔,同时 Ordinal 铭文达到新的峰值。要知道,当比特币在 2009 年和 2010 年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平均每天处理的交易量不到 1000 笔。
从挖矿到Ordinals热潮再到ETF,比特币构建者文化的复兴是显而易见的,但中本聪着手解决的许多相同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15周年不仅仅是一个里程碑,从业者还需要思考如何继续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未来。如果把加密朋克比作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参与者,那么比特币白皮书就是指路明灯–对那些挑战时代的勇敢者的提醒。未来15年,我们需要做什么?如何继续将比特币带给十亿人?
参考资料:
How Bitcoin has evolved since Nakamoto’s white paper debut
15 Years After the Bitcoin White Paper, Bitcoin Builder Culture Flourishes
比推BitpushNews Mary Liu
https://bitpush.news/articles/5496902
发现沙发条评论